中日生态环境国际研讨会活动概况

添加时间:2020/9/26 8:18:23

2020年9月19日,由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留日博士专家团联合举办了“中日生态环境国际研讨会及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发展论坛”。

开幕式由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方有亮教授主持。开幕式上留日博士专家团团长赵新为回顾了博士专家团实施春晖计划的过程,介绍了与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合作交流的计划安排。他指出,我们将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人才交流和学科建设等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我们的长期愿景是建立一所跨校界、跨国界的、没有院墙的新模式大学,为雄安、为华北,也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河北大学副校长徐建民和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立杰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积极支持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和留日博士专家团长期合作,非常感谢留日博士专家团为祖国为河北所做的贡献。驻日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胡志平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留日博士专家团十几年如一日支援中国西部地区教育研究的奉献精神和成就,表示大力支持此次与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的合作。

研讨会主题报告第一部分由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院长郄志红教授主持:

报告一: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区域环境研究中心主席研究员王勤学做了《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的水环境与南水北调》的报告,就当前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做了详细论述,同时也介绍了日本在水环境管理方面的经验及相关的治理技术,为综合治理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报告二: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副所长赵勇教授级高工做了《雄安新区水资源安全挑战与应对》报告,从雄安新区的现状和未来15年出发,指出如何协调好新区与流域,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是水资源安全保障更关键的问题,提出了多源的水资源优化供给建议等。

报告三:日本庆应大学严网林教授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侯鑫副教授做了《“水乡雄安2050”―国际高校联合工作坊―2019》报告,介绍了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日本庆应大学联合工作坊的工作框架、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果;该工作坊2019年夏以雄安新区唯一的中央财政支持中国传统村落圈头乡为对象,在短短的三天之内,通过实地调查和思想碰撞,提出了以新区建设为契机,立足白洋淀的自然和文化特色,建设未来田园水乡的新思路,新设计,开启了卓有成效的中日合作模式。

研讨会主题报告第二部分由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丁继辉教授和余莉副教授共同主持:

报告四:日本应用地质株式会社马贵臣高级研究员做了《新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防灾与环保》报告,以日本岐阜县为例介绍了安全安心舒适的地域环境的创建、遥感技术在黄土高原表面侵蚀广域监测的调查研究、日本的地力增进法和土壤团粒化技术等;防灾与环保是创建安全安心舒适的地域生态环境的基本保障,水资源问题是雄安新区以及华北地区发展的瓶颈课题,需要产学研有效结合协调发展以及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报告五:华建集团雄安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王瑾瑾做了《雄安新区规划体系介绍》报告,主要从规划纲要、综合性规划及专项规划三个层面上,对雄安新区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要建设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一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以此为依据,形成了四个综合性规划。报告围绕“1+4+26”规划体系进行展开,使得参会专家和师生对雄安新区的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

报告六: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杨三强教授做了《雄安新区填方路基沉降变化规律与稳定性分析》研究报告,报告依托冬奥会品质工程延崇高速高填方路基沉降病害防治技术课题,开展了湿陷性黄土土质物理力学参数分析,采用线型监测与三维全景扫描成形电子地图进行比对,分析沉降变化规律;借助FLAC-3D构建沉降模型,预测高填方边坡失稳破坏面;研究成果对改善黄土质高边坡施工工艺与设置临时排水方案起到了理论支撑与科学指导。

主题报告结束后,李银生主席研究员主持了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参会嘉宾嘉宾东京理科大学赵新为教授、千叶大学鲁云教授、千叶大学李想副教授、应用地质株式会社马贵臣高级研究员、河北大学建工学院院长方有亮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城建学院院长郄志红教授参加了讨论。就学生和老师关注的日本高等教育中的硕士和博士升学条件和毕业条件、教师的考核制度及学科的专业认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参会的近百名关心支持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的参会人员久久回味研讨会及论坛的精细研究、慎密思考,远大谋略。这次活动,将进一步推进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与留日博士专家团的学术交流合作,对雄安新区的发展建设将起到智囊团的作用。


讲师及嘉宾简介

方有亮,教授,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结构健康监测、结构性能评估,结构振动与控制、结构施工模拟与控制、结构灾害模拟等,主要针对大跨结构、高耸塔式结构、桥梁结构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工作。担任河北省土木工程监测与评估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河北省建筑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工业建筑》、《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杂志理事。河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河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诊治与质量控制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郄志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社会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建筑物优化设计与维护管理、水工结构可靠度分析、节水灌溉与水资源优化配置、废弃混凝土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持或主研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和重大工程的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录4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8项。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河北省山区创业奖2项,获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马贵臣,教授,日本应用地质株式会社高级研究员,西华大学中日防灾减灾环保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的勘察、评价、设计及防护的研究及实践工作。社会兼职日中防灾环保研究会会长,日本土木学会边坡防灾技术委员会委员,日本土木学会岩石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曾工作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及日本岐阜大学等。

王勤学,北海道大学工学博士,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区域环境研究中心主席研究员。主持或分担了多项日本国家级研究项目,如“东亚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建模和可持续环境管理”“亚太环境创新战略项目”“气候变暖影响的早期预警系统的构建”“东亚水与物质循环评估系统的构建”及“蒙古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的脆弱性评估及适应性研究”等。

赵勇,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所长,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长期围绕京津冀等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开展水资源安全保障基础科学问题和实践应用支撑研究,在斥水性土壤入渗、深厚包气带水分垂向运动和地面沉降对承压含水层影响等自然水循环关键带水文过程转化机理与规律,社会水循环需求、能量和消费驱动机制与多过程通量,以及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模拟与水资源科学调配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研究成果,相关成果被雄安新区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国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国家和区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应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管理、东线工程后续规划、京津冀水资源安全保障、引滦水量分配再调整、污水资源化、生态特区建设等成果建议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被国家决策采纳,直接推动了国家重大政策实施和工程规划管理优化完善。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8部,获发明专利38、软件著作权21项。

严网林,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地理信息系统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城市和地区人居环境的空间调查分析,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策略方面的研究。组队参与四川汶川大地震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国际设计,2019年启动中日国际高校联合设计项目,成功开展雄安田园水乡设计工作坊2019活动。

王瑾瑾,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华建集团雄安设计院设计总监。长期从事各类型民用建筑的建筑设计工作。在雄安的初期建设阶段,承担了多个组团的城市建筑风貌研究工作,并参与了大量前期启动项目的策划、设计工作。

杨三强,长安大学工学博士,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结构与岩土材料领域的研究。如,主持承担了省部级应用基础研究专项“超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与稳定性影响研究”、省厅科技攻关“太行山高速公路沥青路面top-down开裂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等课题,获得过多项科学研究奖项,在中国公路学会、河北省工业创新研究会兼职理事。

赵新为1982年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同年作为清华大学代招国家首批出国研究生赴日留学。1985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电子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教授、博导,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专业领域为半导体纳米材料与器件、半导体光电、新能源与太阳能电池。

李银生,日本国立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工学博士,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核电材料与结构安全研究部长兼结构完整性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核电站结构安全、结构老化评估、结构抗震和飞机碰撞等研究,获得过多项科学研究奖项。多次担任国际学会组委,并在东京大学、日本原子能管理委员会人才教育中心兼职任教。

鲁云,广岛大学工学博士,日本国立千叶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机械系主任,留学生主管等职务。留日博士专家团副团长。研究领域涵盖结构和功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创制及强度可靠性解析,近年主要从事环境净化光催化剂和热电材料的创制及高性能探索,以及在环境净化中的应用。曾担任在日中国学者材料学会会长等学会职务。

李想,东京大学理学博士,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华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文理融合跨学科的应用研究,包括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和应对、农业和老龄化社会的空间管理及行为经济学的应用、医疗经济学,IT等。发表多篇国际杂志论文并获有国际专利。2011年发表的论文被Nature评为该年度领域最先端研究之一。

丁继辉,工学博士,河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故障诊断、岩土工程可靠性、固流耦合失稳理论和地基基础工程及软基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近二十项省级和厅级课题研究,取得二十余项科研成果,其中有7项成果获得河北省技进步奖,主编和参编基础工程、软基处理和土力学等5部,参编标准和规程3部。

余莉,工学博士,河北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力学性质、隧道超前预报、热--力耦合机理等研究,主持河北省教育厅拔尖人才和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横向研究项目多项,盾构隧道结构和施工虚拟仿真实验通过国家认证。近几年发表核心以上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