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智能与绿色土木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添加时间:2024/12/24 17:01:19

        

一、  学科简介

智能与绿色土木工程是一门以实现绿色低碳为目标,以绿色低碳材料、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为基础,将现代信息与检测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新兴学科,由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交叉衍生而成。该学科方向符合未来工程智能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也符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学科紧密围绕土木工程智能与绿色低碳,找准土木工程前沿关键技术,通过研发多功能绿色低碳土木工程材料,装配式零碳智能建筑、现代岩土测试、装配式零碳桥梁结构、建筑与道桥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体系,开发先进检测与计量技术,提高土木工程智能化水平,打造绿色低碳土木工程,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发展战略,助推土木建筑与交通运输产业升级。

二、研究方向

1.  零碳建筑与智能监测:主要围绕绿色土木工程材料、装配式建筑结构以及零碳建筑等开展相关的力学性能研究、抗震与抗连续倒塌一体化研究以及结构与建筑性能的智能监测与评估研究等;

2. 岩土工程智能防灾减灾:围绕土工动力测试智能控制与绿色人工合成土性能测试、地下工程抗震、岩土体渗流灾变的智能预测与绿色防控以及基坑可回收装配式支护与智能监测进行研究;

3. 长寿命道桥结构、材料与智能检测监测技术:针对长寿命道桥材料及结构设计、零碳理念下的装配式桥梁、结构绿色功能铺面材料及路桥智能检测监测技术开展系统研究。

三、培养目标

1. 树立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学术作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对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以及力学有广泛的知识面。对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工程材料等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和专业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学科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前沿知识以及相邻专业领域知识、本专业国内外的最新动态等方面内容有清晰了解和认识。

3.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可独立从事数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教学或其他实践工作。

4. 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6.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所属专业研究生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8年。

五、中期筛选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按照学校相关文件组织开展中期筛选工作。

 六、论文工作

博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学位(毕业)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做出创新性成果,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必须经过文献研究、开题、预答辩、评审、答辩等环节。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文献研究一般应在第二学期完成,论文开题一般应在第三个学期前完成,开题报告能够清晰表述研究内容及其研究的学术价值。在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要进行论文预答辩,对论文初稿进行全面、细致、充分的预审。在答辩前,应组织同行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具体按照《河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管理办法》相关要求进行。通过论文评审的博士研究生,可申请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按照《河北大学学位条例实施细则》等文件规定执行。

七、毕业条件

1. 课程学习。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

2. 学术活动。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不少于15次学术活动,并撰写学术报告小结;以主讲人或宣讲人身份,参加在校内外举行的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不少于2次。

3. 发表论文。博士在读期间应发表SCI检索论文不少于2篇(1篇中科院一区论文可视为2SCI论文;2EI检索论文可视为1SCI论文)。

4.论文答辩。学位(毕业)论文经专家评审合格、通过学位(毕业)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审查后,准予毕业。

八、学位授予

研究生通过毕业资格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博士学位。

九、学分及课程设置

本学科所属专业最低修读学分为18分,其中学位课12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

研究生课程考试不设补考环节,考试成绩低于60分的需重修。

课程考核方式包括考试和考查,可以采用口试、笔试或写读书报告、论文的形式,但应有—定数量的笔试。无论采取何种考核方式,均应能真实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成绩均按百分制成绩评定。

智能与绿色土木工程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号

学分

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必修课(5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TB0000001

2

1

考试

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

TB0000002

3

1

考试

专业必修课≥6学分)

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XB1408001

1

1

考试

基础泛函分析

XB1408002

2

1

考试

二选一

数理方程

XB1408003

2

1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XB1408004

2

1

考试

离散元方法及软件

XB1408005

1

1

考试

高等结构动力学

XB1408006

1

1

考试

非学位课

公共通识课2学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研读

TT0000101

1

1

考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TB0000101

1

1

考试

零碳建筑与智能监测方向专

业选修课

结构振动的智能控制

XB1408201

2

1

考试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XB1408202

2

1

考查

智能监测与运维

XB1408203

2

1

考试

功能构件智能设计

XB1408204

2

1

考查

工程结构全寿命维护

XB1408205

2

1

考查

岩土工程智能防灾方向专业选修课

智能岩土技术与实践

XB1408206

2

1

考查

土动力学智能测试技术

XB1408207

2

1

考查

岩土智慧建造与监测

XB1408208

2

1

考查

宏微观土力学

XB1408209

2

1

考试

环境岩土工程理论与实践

XB1408210

2

1

考查

长寿命道桥结构、材料与智能检测监测技术方向专业选修课

智能交通系统基本理论与应用

XB1408211

2

1

考查

桥梁结构体系与优化

XB1408212

2

1

考试

仪器科学与技术前沿

XB1408213

2

1

考查

现代高等路面养护与管理

XB1408214

2

1

考查

高等计算机图形学

XB1408215

2

1

考查

必修环节

实践环节

入学教育与学术规范

1

过程管理

无学分

中期筛选

2-3

学术活动≥15

论文环节

论文开题

论文预答辩

论文评审

论文答辩

*公共外语课程按入学时的外国语考试科目修读相关语种。